close

PICT0064.JPG 

知識份子的陽台

評張小虹身體褶學

 

許正平

 

        拜報刊專欄的提倡與侷限之賜,近年來,字數千餘,卻能以篇數累積盡顯作者教養、路數的散文蔚成風景,在抒情散文著重真摯情感經驗的傳統因為文學獎的匿名性質反而弔詭地走入異化之路後,另闢知性散文的新格局。所謂知性,在此並不意謂賣弄知識與風格,反而是指在知識與風格的磚牆上,種出生活的花草來。竊以為,這樣的散文發展潮流概可略分為兩大宗,即文人散文知識份子散文。兩者皆強調作者的姿態,見文如見人,不同之處,前者秉承中文散文一路過來精神,致力從莽莽浮生中提煉出韻味和情味,令市井煙火之氣也顯得從容動人,其極致,連偏見也能成為道理,成為美學,成就風格,成一家之言,舒國治、蔡珠兒等乃箇中佼佼者;後者則多浸染西學,能嫻熟操練各種文化、性別、社會理論,解讀當代當地現象,但高深莫測有時不免讓一般大眾讀者霧裡看花,散文於是成其發聲的另一場域,在此,理論不再如武俠片般快速剪接因而總是高來高去的空中樓閣,而是戮力捕捉、框架住現實中不斷消逝的靈光,沾染煙塵的同時,面目竟也因此可親起來,新近的李明璁物裡學是一例,張小虹新作身體褶學亦可如是觀(好玩的是,兩本書名都以諧音字的軟性趣味替代了原本堅硬的學科名稱,不知可否視為知識份子們的共同癖好?)。

身體學,而不是身體學,彷彿原本只存在於理型之中的藍圖突然落實成了人間的實相建築(且還座落在台北台灣),因此有了孔洞,有了縫隙,可以穿鑿附會,可以穿梭來去、自由聯想,作者除了藉此歸檔生活中種種難以整理的瑣碎之外,似也意圖傳達,學術與理論也得與此地當下的現實打過交道,才能獲得真正的生命活力。當然,平日以語言做為存在證據的知識份子自身,透過散文寫作過程,也被賦予了身體,有了身體,也就啓動了時間,會長大、老去,會憂煩與笑鬧,七情六慾。於是我們看到童年時學芭蕾輕盈如小天鵝的張小虹,中年時打太極重新學走路的張小虹,會一個人去唱KTV的張小虹,邊寫論文邊修指甲的張小虹(我不禁想起,某年某場座談上,曾目睹某優雅女學者桌子上的上半身正襟危坐發言,桌子下的下半身卻脫了鞋忘情抖腳的往事,那才更是複雜的身心演出啊)。張小虹說,這些細小瑣碎,讓沒有身體的知識份子,成為身體在場的姿勢份子,讓人回聲般地想起多年前朱天文炎夏之都中年男主角想起昔日愛人反覆誦唸的那句話:有身體好好,有身體好好……」。儘管會成住壞空,能感受就是幸福的。

然而,這樣的張小虹,靈敏慧詰,經過幾本散文集的廝磨早已為我們所熟悉,因此,有時身體褶學裡更讓人印象深刻的篇章,反而是學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降格一些的直覺演出,譬如,水果攤前為了不知該買蘋果還是鳳梨而猶豫懊喪的張小虹,為了學院老廁所被改建而激動衝進辦公室相詢的張小虹,或只是因為擁有一張無印良品折疊良椅而重新能在自家陽台上坐看雲起時的張小虹。如此時刻,學院女人的姿勢除了日常還多了自嘲幽默的況味,有了真正浮世的情懷。

學術八卦一文中,作者自曝閱讀英文學術專書前,總要不正經地先讀正文前的Acknowledgements,偷窺一下學者們真情告白的生活通俗肥皂劇。知識與姿勢,看似天地兩極,實則諧音相關,讀者不妨學學作者,將張小虹的散文和論文並讀,看知識武功高強的展演中,生活的姿勢如何滲透其中,讓前者有了肉身,有了時間與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c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